理想与现实:当“后浪”卷入“世界工厂”

发布者:戴红伟发布时间:2020-06-03浏览次数:888

62日下午2点,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第四次博士论坛,邀请了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蔡博老师,做了“当‘后浪’卷入‘世界工厂’——谈纪录片《世界工厂》”的讲座。

郭熙志导演的纪录片《工厂青年》,就将镜头聚焦于一群工厂流水线上的青年人,引发了当时以及后来青年们的一系列思考。五四青年节之际,哔哩哔哩网站发布视频《后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在网络上的青年群体乃至其他年龄层观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和激烈讨论。蔡博老师在开讲之初,便借“后浪”指代青年群体,与同学们探讨了“世界工厂”下“后浪”存在的可能及其困境。

讲座从世界工厂的时间与空间”“生产之外的再生产理想主义困惑三个模块出发,梳理了纪录片《工厂青年》中工厂”“青年”“故乡和“日记”四部分的要点。蔡博老师在第二模块谈到影片中的工厂青年就世界公平和男女平权问题的争论以及工厂青年知识青年形成的镜像对比,在这个意义上,《工厂青年》尽管没有解决方案,但它用一个整体性视野提供了找到方案的可能性。

随后,现场播放的影片第四部分中阿涵(两名体验大学生之一)深入工厂第12天的日记内容,使同学们对阿涵处境状态产生共鸣,同时大家也在思考本身作为青年群体的我们实质上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生存环境。紧接着,蔡老师由视频中出现的《理想主义的困惑》一书谈到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对同学们在纪录片创作灵感(来源)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指导。

在讲座的最后,蔡博老师针对知识青年提出了四个如何的问题,在理想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启发在座的同学们做出延伸思考,并就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通过答疑,同学们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了纪录片《工厂青年》的内在意蕴和现实价值,另一方面也对自己今后的纪录片创作等专业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